第(2/3)页 并且进一步提出要在兴元十年之前,在全国的每一个县都设立一个县学,进一步教育下沉,进一步方便学龄幼童入学读书,分担州学宫和郡学校的教育压力。 这一政策从兴元元年九月开始颁布的时候就要求开始办理。 首先要求做到的是京畿地区,洛阳周边各县被首先要求每一个县都要开建县学,正式名为学堂,面向本县内所有学龄幼童。 以洛阳为中心,逐步向周边地区铺设开来,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一起拨款支出,力争在兴元十年之前完成此事,不得有误。 学部的这一大计划一看就是太上皇的手笔。 其耗费之大让人心惊胆战,很多人都准备上表新皇帝请新皇帝稍微限制一下了。 但是与此同时,帝国在东边的倭岛上发现大规模金矿、银矿的消息传回来。 紧接着没多久,一大车一大车的金块银块被运回洛阳仓库储存。 人们不知道这是不是太上皇的恶意,是不是太上皇提前就准备好的计划,让大家错误的估计形势,结果他早就为新皇帝和新政的进行准备了必要资金。 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盛产金银的国家,但是黄金白银天然就是贵重物品,就是可以用于大宗交易的财富的代名词。 所以帝国发现大规模金矿银矿的意义就是帝国似乎不缺钱了。 接着,财政部那边有有小道消息传出来,说新皇帝有意推进以黄金、白银和黄铜为代表的全新的魏帝国货币体系。 以全新铸造的金币、银币和铜币取代现行的标准五铢钱、绢布、丝绸等一般等价物,重新塑造一个规范的经济生态,并且予以法律上的认定,如此带来商业经济上的变革。 这样的变革一旦产生,自然会对商业产生极大地促进作用。 但是更重要的是,这就意味着帝国有钱了。 黄金白银的价格自然远远贵重于铜。 虽然不知道量究竟有多少,但是从太上皇居然有底气把教育这种烧钱的事情下沉到县一级别,很显然就能看出,这一波帝国可以从中获取多大的利益,得到多少黄金和白银。 看起来,这也是很早就决定的事情。 之前没钱,有些人还能阳奉阴违,现在有了钱,太上皇就要到处巡查,看看有没有阳奉阴违的阴阳人,一波拿下。 搞不好,这又是一波大清洗。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郭鹏真的可以从海外搞到那么多的黄金白银——那得是多大的矿产啊。 而且还直接成为了魏国皇室的私有财产,不准其他个人或团体伸手。 要人老命了这是。 魏帝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其实并不太快,主要原因就在于帝国的铜钱数量不够。 缺铜,所以五铢钱的铸造速度远远根本上社会财富生产出来的速度,以至于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通货紧缩。 魏帝国执行粮本位的经济制度,粮食和铜钱挂钩,但是随着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升,铜钱产量却没有跟上,所以这些年的粮价正在不断走低。 第(2/3)页